用户登录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首页
信息咨询
技术工艺
设备机械
电话会议
会议展览
短信平台
贸易机会
数据库
报告下载
招聘猎头
塑料薄膜: BOPP | CPP | BOPET | BOPA 胶带产业: 胶带膜 | 丙烯酸及酯| VIP 专区 彩印专区: 新闻 | 技术 | 分析 | 行情 | 政策 国际频道
塑料原料: PE | EVA | PP | 粉料 溶剂油墨: 醇类 | 芳烃 | 酮类 | 醋酸及酯 软包基材: 双拉 | 流延 | 镀铝 | 吹膜 | 阻隔 原油专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彩印软包 >> 技术中心 >> 正文

海正聚乳酸项目:“玉米变塑料”填补国内空白

更新时间:2015-05-13 15:05:54 来源:中国塑膜网编辑部

当传统的塑料制品逐渐演变为一场“白色污染”时,大家不断呼唤能有一种绿色环保的替代品走进我们的生活。追逐这一梦想,海正集团的一支创新团队,十多年如一日扎根实验室,终于研制成功一种具有生物降解特性的聚乳酸材料,并推动这一新型生物材料实现产业化。

 

    从快餐盒到普通的水杯,再到纤维手套,眼前你所看到的这些生活日用品,就是用这种新型生物材料制成的。当饱含淀粉的玉米经过现代生物技术被加工成无色透明的液体乳酸后,再经过特殊的聚合反应就生成了颗粒状高分子材料聚乳酸。这个聚乳酸,正是海正集团试水生物材料的创新成果。而主导这一产品研发的就是海正集团的聚乳酸研发与应用科技创新团队。

 

    作为一家传统的原料药生产企业,海正集团早在2000年就启动了与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的合作,决定在聚乳酸领域开展相关产业化研究。当时,全球唯一能够实现将聚乳酸产业化的只有美国的NatureWorks公司。而海正集团的这一决策,也让其时正在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里一直埋头于聚乳酸材料实验的边新超看到了机遇。

 

    浙江海正生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边新超:“对我个人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我们把实验室的成果能把它转移成产业化,这个就是我们做科研人员的一个愿望或者说是毕生的追求。”

 

    在完成了小试和中试生产之后,2007年,国内首条年产5000吨的聚乳酸示范生产线在海正顺利达产。随着这条生产线的投入运行,这也标志着我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二个实现聚乳酸产业化生产的国家。此后,海正集团不断趁热打铁,一路扩大产能,到如今已形成了15000吨的聚乳酸生产能力。

 

    浙江海正生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边新超:“我们这个项目从实验室走到现在15000吨的一个生产能力,我们现在一共用了是15年的时间。”

 

    在边新超看来,这15年的历程走得并不平坦,甚至充满了风险与考验。在海正聚乳酸项目正式投入市场不久,一场危机便随之而来。一家下游企业出口的聚乳酸制品在漂洋过海抵达客户国家码头时竟然出现了严重的质量问题。经过调查,原来是长途运输途中高度密闭的集装箱内温度集聚升高,超过了聚乳酸的耐热点60度,因此造成了产品的受热变形。如何改进这个缺陷,提高聚乳酸的耐热性,便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海正聚乳酸研发团队亟需破解的难题。

 

    浙江海正生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边新超:“这个过程中大概我们历时两年的时间,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人力,以及财力,不过可喜的是最终这个难题我们是把它攻克了,在行业里边我们也可以算得上是首创。”

 

    如今,海正聚乳酸产品的耐热点已经从原来的60度提高到了120度,而这一性能甚至要优于国外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底,海正集团斥资近10亿元在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上马了年产5万吨聚乳酸产业链项目,建成后,其将成为亚洲最大的聚乳酸生产基地。而作为当前最有应用发展潜力的生态环保材料,聚乳酸的推广应用也必将引领带动台州生物医药和传统塑料产业的转型升级。

 



国际频道
中文简介 | 英文简介 | 网上订阅 | 企业建站 | 联系我们 | 相关法律
本网站内容归 中国塑膜网版权所有2006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摘编及建立镜像,违者必究法律责任。

本站最佳浏览分辨率1024x768 京ICP备18020878号-2

总编:胡晓娜  咨询热线:010-57107797  手机:13718158256  邮箱:pfchina@126.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