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接触材料的化学迁移给食品安全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材料中的有害物质迁移到食品中对人身健康造成损害;另一方面,迁移物质可能造成食品感官状态的劣变,如产生异味、色变和有污点出现等。
着色剂作为一种常用的塑料添加剂,它可以赋予和改变食品接触材料的颜色,起到美化和装饰的作用。但是倘若着色剂使用不当,或者使用劣质的着色剂则有可能给消费者的健康安全造成隐患。
近年来,我国多批出口的黑色尼龙餐具被欧盟通报,主要是因为所用的黑色偶氮染料引起芳香胺超标。
着色剂是指能够赋予或改变食品包装材料颜色的物质。它主要有染料和颜料两种,同时也包括一些本身不显色,但是可以增加食品包装色泽的特种着色剂,如光学增量剂和荧光漂白剂。
加入了着色剂的塑料制品,着色剂的内在质量与应用性能直接影响到塑料制品的外观和安全性能,一方面着色剂必须具有符合要求的颜色、高的着色强度与鲜艳度、良好的透明性或遮盖力, 另一方面要求着色剂应与塑料有良好的相容性, 不应与塑料制品或其他食品接触材料的组分发生反应。同时,还要求食品接触材料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不易发生迁移,低毒性或无毒,其LD50应不低于500mg/kg。
着色剂对食品接触材料安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着色剂及其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向食品接触材料中的迁移情况。着色剂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包括无机颜料中的铅、镉等重金属、某些有机颜料合成过程中形成的多氯联苯、致癌物质芳香胺等等。这些物质通过迁移进人食品,进而在人体内富集,在达到足够量后便会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威胁。
一些企业为了达到产品所需要的色度,而过量添加着色剂,如在聚丙烯塑料中添加过量的钛白粉,从而使得制品在4%乙酸浸泡液中迁移量超标。添加过量的有机或无机色剂,导致脱色试验不合格。
荧光增白剂主要包括噁唑环类荧光增白剂和三嗪氨基二苯乙烯荧光增白剂,被广泛的应用于塑料及纸制品的漂白。根据医学临床实验,发现荧光物质可以使细胞产生变异性。如果食品用纸和包装材料中荧光性物质过量,长期接触就会成为潜在的致癌因素。
欧盟的相关法规要求
欧盟对食品接触材料质量的控制主要包括总迁移量和特定迁移量。欧盟法规2002/72/EC以及最新公布的(EU) No. 10/2011对总迁移量和特定物质迁移量分别给出了限量要求。
欧盟理事会在AP( 89)1决议对有关塑料中使用的着色剂的质量做出了明确的要求。该决议要求在最终产品中和食品接触的塑料材料、或者相应材料中的着色剂(颜料或染料)都不应有明显的溶出物或析出物;同时该决议对着色剂中重金属含量也做出了要求。
AP(89)1决议对芳香胺的要求:在lmol/L 盐酸和以苯胺表示出的未磺化芳香伯胺的含量不得超过500mg/kg;联苯胺、p -萘胺和4 -氨基联苯(单独或总量)的含量不得大于10mg/kg。磺化芳香胺含量不得大于500mg/kg(以磺化苯胺酸 计);碳黑的甲苯可萃取量不得在任何形式下大于0•15%;多氯联苯(PCBs)的限量不得超过 25 mg/kg;仅限于替代产品不能满足特定技术效益时使用无机镉颜料,否则不得使用。
美国相关法规要求
塑料着色剂都不在公认安全物质(GRAS)和免于法规管理的目录范围内,所以监管必须以符合性为宗旨。其监管机构为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所以通常把食品材料的认证和检测,称为FDA要求。
美国FDA法规21CFR 178. 3297规定:与食品接触的聚合物的着色剂迁移到食品中的量不会造成食品在肉眼上的任何呈色影响。着色剂必须在GMP条件下使用,其用量不得超过为达到着色效果的合理需用量。该法规在允许使用的物质列表中给出了塑料制品中允许使用的着色剂及其最高用量。其中也包括对光学增白剂和荧光漂白剂的要求。
我国相关要求
我国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新标准等同采用了欧盟、美国等相关标准。新标准中允许用于食品包装材料的添加剂种类从原来的65种增加到1000多种,其中塑料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从原来的38种增加到580种。
新标准规定了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的使用原则、允许使用的添加剂品种、使用范围、最大使用量、特定迁移量或最大残留量及其他限制性要求。以附录的形式列出了允许使用的添加剂名单959种,其中染颜料品种有116个。标准规定了着色剂纯度要求:
(1) 杂质检出量占着色剂的质量分数应符合:锑<=0.05% ;砷<=0. 01% ;钡<=0.01% ;镉<=0.01%;铬(VI) <=0. 1%;铅<=0.01%;汞<= 0.005% ;硒<=0.01 %。
(2) 其他杂质占着色剂的质量分数应符合:多氯联苯<=0.0025%,芳香胺<=0.05% ,其中对二氨基联苯,B-萘胺和4 -氨基联苯三种物质各自或总和<=0.001 %。
来源:全球颜料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