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了解会议详情)
“531”新政发布已经过去了两个多月,新政冲击波的影响正进一步加剧。新政收缩了光伏电站指标,降低了补贴标准,导致今年下半年中国市场光伏新增装机规模断崖式下跌,供需矛盾凸显,加速了中国光伏制造业的产能更替、优胜劣汰。
有限市场倒逼效应下,光伏制造业正处在供需再平衡过程中,竞争力不足的光伏企业将面临挤出效应,从市场退出。
海外市场成为衡量光伏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拥有强海外开拓能力的光伏企业将在这一过程中具有更多优势,相反,那些无力开拓海外市场的光伏企业,可能面临被淘汰的命运。
竞争压力日趋增加,一线品牌优势凸显
在这场集体趋同开拓海外市场的浪潮中,资深一线光伏企业先天优势日益凸显。
光伏市场发源于海外。2005年开始,以日本、德国、意大利、西班牙为代表的欧洲等国用稳定的电价政策鼓励光伏电站建设,中国光伏制造业乘着东风壮大。2008年之后,国内市场逐渐开启,并逐步发展为全球最大的光伏新增装机市场。
伴随着全球光伏市场的发展,资深的光伏企业,特别是一线光伏组件大厂,沉淀了海外市场的宝贵资产。
一是这些早期成立的光伏企业,一直保有海外市场的品牌认知度、销售渠道及客户关系,这部分市场,成了国内市场急降后的强有力的支撑。如晶澳、晶科、天合、阿特斯等,海外市场远大于国内市场,这使他们它们在这轮产业波动期,受创最小。
二是2012年往后,以欧盟、美国为首的海外市场兴起贸易保护主义,高举“双反”大棒,压制了中国光伏企业在这些市场的竞争优势,但同时也加速了行业整合,间接地将这些市场份额,集中到一线光伏组件厂手中。
比如,欧盟的最低限价措施,由于一线大厂竞争力更强,以及公司实力更强,仍可以适应规则,获得一定市场份额。而原本一道出口欧洲的中国光伏中小企业,面临这一局面,只能选择放弃欧洲市场。
再如,美国市场对华光伏组件、电池“双反”,中国光伏企业应对手段之一,是海外设厂,这仍然是一线组件大厂才有的行为,中小光伏企业实力不足。
稳固欧盟、美国等重要海外光伏市场的同时,开拓新兴市场,成为一线组件大厂的趋同选择,经过这些年的拓展,一线组件大厂在新兴市场站稳了脚跟,竞争格局也趋向稳定。
近些年来,美国、欧盟之外,印度、日本、中南美、东南亚等市场也颇具规模。天合光能2017在印度市场出货量第一;晶澳2018年上半年在日本市场出货量第一累计出货已经超过3.3GW,是日本市场的老大。其他的一线组件厂在各个市场也均有相对稳定的市场地位
但目前国内市场急降,迫使更多光伏企业将目光转向海外,海外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
比如隆基股份,2017年全球出货量排在第七位,尤其是国内市场发展迅速,掩盖了海外市场拓展不足问题,导致单一市场占比过大,隐藏风险。531新政带来中国市场萎缩后,加速开拓海外市场已然迫在眉睫。
海外各市场也各有特点。印度市场对价格敏感度极高,今年1-5月隆基在印度市场出货量登顶,天合光能地位已然不保,这是后来者可以借力价格武器,快速开拓的市场。
晶澳占优势的日本市场格局则相对稳定。日本市场对品牌认知度高,注重长期关系,对产品的品质有高要求,对新进入者的认可需要一个过程。
在捍卫成熟市场市占率同时,一线组件品牌也正在向更外围的新兴市场拓展。
这其中动作最大是晶澳太阳能。从去年开始,晶澳细化其海外市场,拓展了新兴市场的边界。2017年设立了墨西哥分公司,今年这一决策开花结果,近日,晶澳中标墨西哥利伯塔德港太阳能电站,供货404兆瓦光伏组件,此外,晶澳在约旦、澳大利亚等市场都是最早进入者之一,市场占有率保持领先。
因此,尽管海外市场的竞争正在加剧,但相比新进入者,一线的光伏组件大厂除了具备成熟市场的品牌、渠道优势外,在新兴市场的拓展与布局更早、更全面。
海外拓展力成关键指标,能力不足者将被淘汰
在中国光伏市场的高速增长期,海外市场是公司业绩的重要支撑,但在中国市场的下行期,海外市场地位更为凸显,光伏企业亟待开拓海外市场来补足国内市场的损失。
但对那些海外市场拓展能力不足的光伏企业来说,这一能力短板可能会决定公司熬不过这波产业危机。
对竞争力不足的中小光伏企业来说,在这长达大半年的时间内,国内竞争不过一线大厂,海外市场拓展能力不足,很可能面临无订单在手,产线停工的状态,这将导致现金流断流,很可能企业就无法生存下去,倒在光伏产业再平衡的进程中,倒在光伏平价上网的前夜。
光伏行业的本质——变化性
回顾了2010年到2016年历年出货量排名,如果仔细分析最直观的感觉可能就是:出货量前十的公司经常在变动,行业老大也只是各领风骚一两年。
这种迅速变化的背后其实是行业内过快的技术变革,技术变革快对消费者是好事情,但是对于行业先进入者可能就是一场灾难。为了夺取行业出货量龙头的地位,必须配备足够量的产能,大量的资金沉淀在厂房设备里面,而且是按照十年折旧法提记折旧。一旦行业技术路线更新,老设备往往在没有完成折旧的时候就面临淘汰。
就以光伏产业中单晶替代多晶的这一轮技术浪潮为例,行业内存量的多晶炉产能大部分形成于2010~2015年间,按照十年折旧法来计算,距离完成折旧还早,但是面对汹涌澎湃的单晶硅片产能,大批量的多晶产能就不得不面临提前退出的窘境。这会使得早先年布局大量产能的企业非但没有先发优势,反而经常出现先发劣势。
不断变化的行业背后对投资人而言是巨大的“危与机”。投资光伏行业不易,我们不能简单的惯性的认为上一轮行业的龙头一定是新周期的龙头。
光伏行业是不断变化的,每一轮新周期总能有一批公司凭借着独特的行业布局下的优势出现一波5~10倍的涨幅,但也总有一些公司即便在新周期下利润也少的可怜。谁是下一轮周期的真王者不能简单的推断,而是要根据新的环境聚体地分析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