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FC导读:央视财经频道《为中国实业代言》活动来到中国西南的工业重地成都,航空、航天、电子、机械是这里的支柱产业,杉杉控股董事长郑永刚、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紫光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赵伟国出席。
在活动《对话》现场,杉杉控股董事长郑永刚、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紫光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赵伟国,几位实业家讲述了一代实业人的“初心”、“痛心”、“决心”故事,以及如何为中国实业“强心”之路贡献力量、实业与资本的关系等话题,并用行动和思考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并做了“我的实业初心故事”的精彩演讲,让人受益匪浅...
杉杉控股董事长郑永刚:我现在手中拿的这个是我们18年前杉杉科技生产的第一代CMS,是我们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大家可能很惊讶,郑永刚是一张生产杉杉西服的脸,怎么就去搞了高科技产品,所以这就是企业转型升级所需要。过去我们一直比较低调,不跟大家去分享这样的一个成果,因为市场竞争实在很激烈,我们的技术,我们的人才,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但是今天在这里,我想还是要把故事分享给大家。
服装大王如何转型高科技
杉杉控股董事长郑永刚:1997年鞍山热能院研究所从碳素材料里边提取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当时中国没有这方面的产品和技术,所以我们决定先投8千万,把它从实验室里面产业化,这就是当时杉杉第一次通过投资转型的产品。就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杉杉科技。今天我们自豪的讲,我们在锂离子电池的材料领域已经做到了世界第一。我们已经是第六代的负极材料了。第一代出厂的产品是37万一吨,日本进口材料是72万一吨,将近差一半的价格,到今年我们只有5万多一吨,而且技术已经升级了。我相信再有三年的技术创新,性价比比现在第六代更好更高,价格在3万人民币以下,这样我们汽车动力电池的性价比比现在汽油的价格会更便宜,所以会对推动新能源汽车革命作出我们的贡献。
从负极材料起步,经过18年的努力拼搏和奋斗,我们在锂离子电池正极、负极、电解液材料领域里边,已经做到了世界第一。
我们为什么能达到国际领先的技术标准?这18年来,只要是全球发现一个这方面的人才,他不管是德国人、日本人、美国人,全球只要发现,我们就去聘请,不惜代价,哪怕聘不了,也让他做技术顾问,就是不断给提供技术创新升级。高新技术的产业,一旦出现了新的技术,那么你就没有价值,所以研发人才、高新技术是核心竞争力。
我们的战略目标不仅仅是电池材料,现在开始在充电桩、电池Pack,电容器、电动汽车、储能电池等整个产业链上进行布局,通过这样一个综合的发展,来提升中国的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杉杉科技也曾苦苦挣扎
杉杉控股董事长郑永刚:发展锂电材料的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是很委屈也很辛苦,因为我们坚持了高端的技术路线。2010年开始市场上有大量的水货,品质差,价格便宜,我们一直在亏损。如果我们当时做水货是轻而易举的事,也能赚钱,但是我们坚持了高端路线,到了第六年才微利,内部我们就耐不住,开始有分歧。当时我们准备跟汉鼎基金合作,实际上是要卖掉,说句不好听是卖不掉又烂在手里,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实业是民族和国家的基石、根本,在做实业过程当中,要有一个非常热爱实业的精神。所以尽管有委屈,尽管有痛苦,但是我们还是坚持。到苹果出来以后,中国做电池的企业应该是全球最有竞争力的,我们现在的电池材料为ATL,比亚迪,力神,奔驰,苹果,索尼进行供应。可见我们的技术达到了先进水平,因为客户的要求就是技术的标准。
我们为什么能达到国际领先的技术标准?这18年来,只要是全球发现一个这方面的人才,不管是德国人、日本人、美国人,只要发现,我们就去聘请,不惜代价,哪怕聘不了,我们也让他做技术顾问。在高新技术的产业,一旦出现了新的技术,你就没有价值了,所以研发人才是核心竞争力。
在现有的基础上,杉杉科技板块一定会继续不断在人才和科研方面进行大量的工作和投入,一定会成为全球新能源的领导者。
资本和实业之间是相辅相成
杉杉控股董事长郑永刚:现在资本和实业的关系在社会上有一些争论,我觉得资本、金融和实业它们之间是不矛盾的,你做实业需要资本的不断投入,技术也好,规模也好,需要金融的服务,这不是矛盾体,我觉得金融是服务业,实业是基石,所以两个轮子我觉得应该是两手抓两手硬,才能真正把中国的实体经济实业赶超世界水平。投资并购也是企业快速成长的一种手段,特别是高技术产业,你不可能把所有的人才聚集到你公司来,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很多年轻的优秀人才,他会创造一些新技术。这样你就通过并购,通过这样的一种合作模式,形成合力。现在这个时代不是单打独斗的时代,它是一个联合的时代,真正联合时代的到来,所以他缺的就是资本,你给他资本,他同时给你技术。并购技术和产能,这是全球大型高科技企业成长的必经之路。
但现在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呢?就是说做实业越来越艰难。然后大量的年轻人,他们去做基金,去做投资,去做投行等等的一些金融服务业,这是一个度,就是说服务业的度已经远远超越了实体经济的度,这样的话使得我们实体经济该做的事没有做好。
实体经济里边也分两个类型,比如说改革开放初期,我们是靠三来一补,靠出口、加工业。08年华尔街金融危机以后,全球需求格局发生了变化,这时候我们有一些同质化的产业产品过剩了,需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要去掉,这也是事,否则会死灰复燃,我们要的是有技术含量的智能化的高端的制造业,真正能够在全球有竞争力的制造业,短缺的就是这个,所以我认为这是不矛盾的,而且这是应该全力发展的。
“坚持实业,不忘初心,是我作为企业家对自己的要求,通过不断的坚持,不断的投入高技术人才和研发,我们一定能够成为全球新能源的领导者”郑永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