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首页
信息咨询
技术工艺
设备机械
电话会议
会议展览
短信平台
贸易机会
数据库
报告下载
招聘猎头
塑料薄膜: BOPP | CPP | BOPET | BOPA 胶带产业: 胶带膜 | 丙烯酸及酯| VIP 专区 彩印专区: 新闻 | 技术 | 分析 | 行情 | 政策 国际频道
塑料原料: PE | EVA | PP | 粉料 溶剂油墨: 醇类 | 芳烃 | 酮类 | 醋酸及酯 软包基材: 双拉 | 流延 | 镀铝 | 吹膜 | 阻隔 原油专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彩印相关 >> 纸张包材 >> 正文

纸张包材:关停风暴 造纸企业生死劫 13.09.25

更新时间:2013-09-25 15:09:32 来源:中国塑膜网编辑部

一场造纸史上迄今为止最强关停风暴来袭。

  274家企业、621万吨产能——7月2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今年淘汰落后产能造纸企业的首张名单。随后公布的第二批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名单,火力再次指向造纸业——67家企业共计约120万吨产能要强制淘汰。

  “今年两批名单加起来要淘汰741万吨产能,而整个‘十二五’目标也就1000万吨。”在国泰君安证券造纸行业首席分析师王峰的印象中,这种淘汰规模并不常见。

  淘汰落后产能的背后,是行业久治不愈的污染桎梏。众所周知,造纸是“两高一资”行业的典型代表,在世界范围内,造纸工业废水都是十分严重的污染源。从山东潍坊被曝光往地下注渗污水,到江苏南通王子制纸排海工程项目搁浅,让原本就备受诟病的环保问题,瞬间被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

  “2011年造纸业废水排放量和COD(化学需氧量)的排放量分别占到18%和23%,在所有行业中排名第一。然而造纸业产值却仅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5%,这与其污染排放量极不匹配。”中国轻工业信息中心副主任郭永新告诉《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

  如今,环保问题不再是简单的经济问题,近期,全国实施的“绿篱行动”以及不断见诸报端的各地环保事件,都预示着环保治理不会是“雷声大雨点小”了。

  国家整治国内工业污水问题,造纸业必将首当其冲。然而,想要对由八成小企业组成的造纸行业痛下手术刀并非易事。

  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严重、全行业利润大幅下滑——对于绝大多数造纸企业来说,等待他们的将是残酷的生死考验。然而,在与死神赛跑过程中,经历行业鼎盛时期的造纸企业依旧抱有“扛过这一轮寒冬、等到下一个春天”的幻想。

  造纸业新一轮洗牌期已经到来。这一源于中国“四大发明”古老行业体内的血脉,在全球化生存的灼烤下,流淌的到底是“剩者为王”的机遇,还是注定无奈的宿命?

  野蛮生长

  没有现代化工厂、工序繁多、效率低下。这是上世纪90年代初,处于起步阶段的造纸行业给人们留下的深刻印象。“一个年产能5万吨的企业,大概需要1万多名工人。”郭永新回忆道,“但在当时却是全国规模最大的造纸企业了。”随着造纸产量跨过千万吨级门槛,中国造纸业迈入发展新征程,一场“国退民进”的造纸新格局之战由此拉开序幕。

  1997年前的造纸行业,几乎是国企的天下。但这样安逸的温室生长环境也滋生了国企总经理的盲目自信和乐观。“不管怎么着,国家也得支持我们吉林纸业啊。”吉林造纸厂的一位时任副总如此表述,天生的优越感油然而生。

  直到1999年10月,在一次纸业内部研讨会上,一位专家的发言震惊了当场所有在座的国企总经理。“中国造纸业的未来将是外资与民营企业的天下。”这盆凉水泼得十分意外。“如果真是这样,那我们去哪儿?”这位副总的言外之意是,哪怕全国只剩一家造纸企业,也应该是“国”字号开头的。

  可怕的是,预言实现了。5年之后,这位副总与专家再次相遇。这一次,当年的专家是以顾问身份被当地政府请去研究兼并破产问题,而这位副总也低调地更换了自己的名片。

  一家曾有过几十年辉煌历史的国有造纸企业宣布退市破产。与此同时,山东晨鸣纸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晨鸣纸业)以7.4亿元收购了吉林造纸厂资产,进行战略性重组,并成功实现在国内A股市场上市。

  吉林造纸厂的轰然倒地,宣告了一批国资造纸企业陆续退出历史舞台,而以晨鸣纸业为代表的新生势力开始迅速占领市场。造纸行业由此进入荒草丛生的野蛮生长时代。

  一组统计数据成为造纸业飞速发展的有力佐证:2000年~2006年,中国造纸产量年均增速为13.44%,2006年更是达到了16.07%;消费量年均增速10.76%,2006年达到11.3%。产量和消费量增速均超过GDP增长速度。

  2001年,中国纸及纸板产量首次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排名世界第二位。骄人成绩的背后,是无数民营企业逐渐发展壮大,频出组合拳。截至2006年,全国共有造纸及纸制品企业7761家,民营企业占据八分天下。

  产能急剧扩张的结果是污染问题随之而来。由于对造纸业的发展规划缺乏切实可行的科学估量,导致众多小企业可以利用规模小的优势肆意而为,这些小企业在环保等方面的成本投入非常小,甚至为零。这造成本来应为资金密集型的造纸业在前些年准入门槛非常低,小造纸厂如雨后春笋般生长起来。

  “作为造纸第一大省,山东省的大部分民企就是抓住某个纸种升级换代的机遇,然后才做起来的。当时污染很严重,污水处理非常简单,基本是直接排放。”郭永新坦言。

  一位不愿具名的造纸专家告诉记者,当时一家一户收点废纸就可以搞个小作坊,根本就没有蒸煮、消毒等工序,最多漂白一下,加点染料,然后就开始抄纸,有一台纸机就够了。

  2003年~2004年,浙江省富阳县就有500多家造纸企业,产量加起来才500多万吨,平均一家就生产1万吨纸。“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挣钱。”在郭永新看来,造纸形势好的时候,几乎是谁干谁挣钱。

  一出出旧貌换新颜的悲喜剧,伴随着这些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变幻的数字,在造纸行业戏剧性地上演着。不可否认,造纸行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虽然满足了经济发展需要,但也给民生造成巨大损害。这些不可估量的环境污染问题,是造纸行业野蛮生长带来的惨痛教训。

  外资入侵

  在官方数据统计中,2010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造纸大国。但实际在2008年,中国造纸产量就已超过美国跃居首位。“造纸产业是和国民经济正相关非常强的一个行业。而这个大跃进过程也和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一脉相承。”郭永新表示。

  巨大的市场需求和潜力,让外资企业对中国造纸这块大蛋糕虎视眈眈。全国工商联纸业商会针对中国造纸百强企业2006年生产情况的调查显示,从产能、销售收入、利润几个方面来看,中国造纸业一半以上的江山已经被外资企业所占据。

  外资造纸企业从踏入中国市场那天起,就迅速掀起在各地的跑马圈地运动,尤其是在林地领域,已经改变了中国造纸产业的格局,影响和限制了造纸产业的有序发展。

  众所周知,中国林木资源匮乏,每年需要大量进口木浆等造纸原料。业内专家担心,过多的外资造纸企业进入中国,通过收购林木资产等建立产业基地,将使中国本来就不丰富的土地资源和森林资源严重向外流失。

  晨鸣纸业总经理尹同远曾在一次会议中没能抑制住自己激动的情绪:“有些外资企业,花中国的钱,用中国的地,占中国的市场,挤中国的企业,国家得管管了。”尽管没点名,但大家都清楚他说的是谁。一些家底很薄、负债累累,在国际上声名狼籍的外资企业,利用娴熟的“空手道”,在中国赚足了便宜。

  这家“空手套白狼”的企业就是来自印尼的世界纸业十强——金光纸业集团,其高层甚至私下对自己的成功秘诀十分得意:“我们来中国就讲四句话,第一,不搞重复建设,你们有的新闻纸不做,做你们没有的铜版纸;第二,不垄断,只占你们总产量的10%;第三,不污染;第四,替代进口,节省外汇。”

  正是这四句承诺,让金光纸业在中国的业务一路绿灯前进,甚至很多银行都抢着为其提供贷款。从单个产品来看,当时仅其旗下金东纸业(江苏)股份有限公司一家子公司就占据了整个中国铜版纸产能的半壁江山。

  外资企业在产量方面增长迅猛,把中国内资企业远远地甩在了身后,只有山东华泰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华泰集团)凭借在新闻纸上的优异表现,在产量增长第一的位置上独自高扛内资企业的大旗。

  2007年8月,华泰集团在安徽省安庆市的一个林纸一体化项目竞标成功,实际上是拿到了一块林地资源,这也是内资企业第一次在相关项目上战胜外资企业。但在这场看似值得欢呼的胜利背后,却难免让人陷入沉思:决定标权归属的委员会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的专家团与当地政府负责人共同组成,来自当地的委员们无一例外把票投给了外资企业,因为来自北京的人多,才最终决定了总票数的天平指针向华泰集团倾斜。

  “我们就想让世界500强进来,赔钱也愿意。”从当地人的回答可以推断,为什么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圈地可以迅速获得成果,而内资企业却鲜有成效。

  “在很多地方都有类似的政策,谁引进了世界500强,就给谁奖励。各地政府在汇报成绩时,首先要说的也是引进了多少外资,有多少跨国公司落户。”不完善的考核机制导致简单政绩的追求,这个话题并不新鲜,但在现实中却依然沉重。

  频频遭受外资冲击的国内纸业,更大的压力是来自另一家外资巨头——玖龙纸业(控股)有限公司(下称玖龙纸业)。在造纸圈里,玖龙纸业董事长张茵的大名几乎无人不知。这不仅仅是因为她由收购废纸白手起家一举成为中国第一位女首富的传奇经历,更重要的是她敢想、敢干、敢布局的独到战略眼光。

  一个让人叹服的例子是,上世纪90年代,绝大部分中国的造纸厂还只是处于5万吨左右的年产规模,但张茵在东莞投产的第一台机器就是20万吨的年产规模。

  从1998年第一条生产线投产,到2006年身价270亿元。有人感慨,当时玖龙纸业印纸就跟印钞票一样,短短8年就印出个女首富。如今,玖龙纸业年产量已突破1000万吨,遥遥领先排名第二位的外资企业——理文造纸有限公司(下称理文纸业)。

  在业内,只要张茵一出手,其他人基本都不敢在其周围布局和她抗争。原因很简单:相较于其他企业几十万吨产能的小打小闹,张茵每次出手,都是上百万吨的大动作。“尤其现在,在全行业产量几乎为零增长的情况下,别的企业都不敢投资了,这也让原本地盘就很大的张茵敢于继续进行她的扩产之旅。”郭永新对《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表示。

  张茵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解释说,不是收废纸使她成为首富,而是用废纸造纸使她成为首富。实际上,用废纸造纸也是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才开始发展的,当时中国每年进口废纸才几十万吨,在原料结构中所占比例微乎其微,而到了2005年,进口废纸1700万吨,加上回用的国产废纸,废纸在原料结构中所占比例高到52%。

  可以说,中国造纸工业在10年的时间里,原料体系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而张茵,正是这场革命性变化的重要推动者。如今,张茵以废纸为主要原料来生产包装用的箱纸板,并将废纸回收业务扩展到美国,成为美国最大的废纸出口商。随着中国市场对包装纸的需求急剧增加,玖龙纸业抓住了箱纸板处于市场成长期的历史机遇,又利用废纸造纸这一低廉的成本优势,不断快速扩张,成就了今天的纸业霸主地位。

  一纸宿命

  国企日益衰退、民企重利无序、外企来势汹汹。本来应该是“三足鼎立”的大格局,如今却变成外企称雄的独角戏。

  这从财富中文网公布的2013年中国500强排行榜中就能略见端倪:此次榜单共6家纸企上榜,玖龙纸业居行业榜首,排名第164位,比2012年上升10位;理文造纸排名第284位,比2012年上升17位;晨鸣纸业第223位,与2012年持平。这不难理解。近两年来,内资造纸企业整体赢利水平一直在低位徘徊,出口受阻和产能过剩使得市场过度竞争,绝大部分公司业绩出现大幅下滑。

  相关报告显示,近几年中国造纸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虽然涌现了9家百万吨级的纸业公司,但行业平均规模却仅有2.3万吨。据统计,2011年全国2600余家造纸企业,年生产能力10万吨以上的仅100余家。

  2.3万吨产能的行业平均水平,足以让没有规模效益的小企业哀鸿遍野。王峰告诉本刊记者,目前已经死了很多小企业,一部分是彻底不干了,另一部分是暂时停产了。价格战打到这个程度上,挣钱都很难,连大企业都这么干,产品卖不出去也没办法。目前,除了生活纸项目最近表现不错外,企业很少再上其他项目了。等现在的项目陆续投产后,马上就有产能过剩的可能。

  小企业濒临倒闭,也没能止住行业大企业的下滑趋势。Wind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23家造纸上市公司中净利润同比下滑的达16家,占比67%,其中亏损的有6家。

  更有业内人士直言,造纸行业景气度仍处于低位,虽然一些上市公司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尚为正,但更能体现主业赢利能力的营业利润为负数,这表明行业整体处于亏损状态。

  “晨鸣铜版纸卖一吨要亏几百元,目前已经关停了2条铜板纸生产线,停产后亏得能少点。毕竟市场饱和,去库存压力太大。”山东世纪阳光纸业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

  主业不振,营业外的利润收入成为造纸板块上市公司的救命稻草,就连太阳纸业和晨鸣纸业这样的大集团也受到政府频频“输血”照顾。

  而一度成为央企进军纸业风向标的中冶美利纸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美利纸业),如今也已连续多年亏损。这让西部地区规模最大的造纸龙头企业面临着难堪的退市风险。

  美利纸业的亏损,主要是由于地理位置、资源条件及产品结构不合理所造成的。郭永新对记者表示:“美利纸业生产白卡纸,其所需的木浆原料需从东部沿海购进,而产品还要运到沿海市场销售,这就使得其成本比沿海白卡纸生产企业多800元以上,竞争优势荡然无存。”

  当时,美利纸业是在业内一片叫好声中上的白卡纸项目。虽然郭永新在综合分析后,给出的建议是最好别上。“你说的都有道理,但我们还是要上,并且千方百计卖出去。”显然,美利纸业的老总根本没有听进这些忠告。2012年的巨额亏损更是让他吃尽了苦头。

  如今,造纸行业早已告别了“躺着都能挣钱”野蛮生长时代,转身陷入了产能过剩泥潭下的亏损时代。过惯了好日子的造纸企业,如坐过山车一般,迅速冲入谷底。

  转型谋生

  坏日子里也并非全是坏消息。随着工业和信息化部第二批淘汰落后产能名单出炉以及诸多利好消息放出,造纸板块迎来一波上涨行情。但这却让分析师们直呼“看不懂”。

  “此前第一批名单公布时,造纸板块反应较为冷淡。相比第一批淘汰名单而言,第二批名单无论从淘汰产能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有所下降。目前造纸行业仍未回暖,行业形势依然严峻。”一位造纸业分析师如是说。

  值得注意的是,晨鸣纸业以28.42万吨产能成为第一批名单中落后产能淘汰大户。在产能重压之下,以娴熟的资本运作和收购兼并著称的晨鸣纸业,也走到了“卖子求生”的地步。

  近两年来,晨鸣纸业频做减法。关停海拉尔晨鸣、转让延边晨鸣股权、整体出售晨鸣纸业齐河板纸有限责任公司、对武汉晨鸣一厂和吉林晨鸣进行停产改造升级一系列信息不时在其官网闪现。显然,产品种类繁多的晨鸣纸业开始思考如何集中资金和资源做好高端产品。

  面对主业不振、赢利难增的困境,晨鸣纸业等国内大型造纸企业纷纷主动谋求转型。其中太阳纸业试水木糖醇生产业务,而晨鸣纸业加强了对武汉晨鸣生活用纸的投入。

  太阳纸业副总监张敏向记者证实,木糖醇是在制浆过程中的副产品开发,标志着公司向产业链价值高端进一步延伸。因为其低成本属性,未来很可能成为公司新的业绩增长点。而在造纸主业方面,目前主要通过公司内部节约挖潜来降低生产成本,尽量减少损失。

  不甘在竞争对手面前落后的晨鸣纸业,近期瞄准了形势较为乐观、受经济环境冲击较小的生活用纸项目。其中武汉晨鸣将投资17亿元,新建两条高档生活用纸生产线,形成年产13.6万吨高档生活用纸的生产能力。但是,随着转型纸企的不断涌入,生活用纸生产领域的竞争陡然加剧,也蒙上产能过剩的阴影。不过,相比刚刚踏入这一领域的竞争对手来说,大品牌的日子可能相对好过。

  “纸巾大王”李朝旺也许并不这么看。9月9日,这位维达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下称维达国际)董事长承诺接受来自欧洲最大、世界排名第二的瑞典卫生纸品制造商爱生雅的收购要约。如果不出意外,这个成立30年之久并且已做到全国卫生用纸第一名和纸巾第三名的品牌,将以86.475亿港元身价,消失在公众视野。

  维达国际发布的业绩报告显示,截至6月末,公司营业收入为33.14亿港元,同比增长14.8%;净利润2.84亿港元,同比增长10.1%。李朝旺带着这样一张看上去很美的成绩单激流勇退,是提前嗅到了生活用纸产能过剩的气息,还是圈钱走人另有所图?

  分析认为,今年上半年,生活用纸行业因为价格战和产能过剩,形势已大不如前。连1号店都开始五折甚至白送卫生纸了,这种情况以前从来没发生过。此次收购,处于中国纸业产能过剩、行业面临洗牌之际,爱生雅趁机发起收购,可能意在打通国内渠道。

  此次关停风暴,让身处世外、本应从中获益的大集团纷纷面临转型谋生的困局,更何况已经深处暴风眼中的小企业们,他们的生存状况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

  生死迷局

  生存还是死亡?对一些小纸厂来说,已经没有了选择余地。

  低端产品严重同质化、大打价格战、肆意污染环境,这些因素足以宣判他们多次“死刑”。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没有纳入任何统计数据的隐秘群体,屡次以搅局者的身份出现,并且每次都做着垂死挣扎。

  一位多年从事造纸行业的专家告诉记者,中国造纸协会统计的规模以上企业达3500家,但目前不成规模的小纸厂数量可能远远超过这些数字。

  “钢铁行业现在大企业亏钱,小企业挣钱。而造纸行业无论大小企业都亏钱。”在郭永新眼里,以前日子好的时候,对小企业来说,能活一天就能赚到钱。那时候,企业为了不被淘汰而拼命扩张,如今,不仅赚不到钱了,而且连扩张的速度也不见得有行业形势变化速度快。

  据了解,在造纸行业中,制浆是主要的污染环节,其中草浆COD排放量占整个造纸行业排放量的60%以上,而目前小企业基本都是草浆生产线。

  由于小型造纸企业产能偏小,使用大型环保设备无法实现规模经济。因此,环保标准的提高会明显增加小企业的支出,对产品的单位成本影响更大。小纸厂也由此成为环境污染的众矢之的。

  山东省潍坊市经信委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当地规模以上的企业有147家,污染问题主要来自应该淘汰的小纸厂。一些小企业虽然有配套的环保设备,但是不是经常使用有待督查。目前,当地建立了几个大的污水处理厂。“但钱都是政府出的,企业没什么钱。”

  小纸厂的污染问题一直是让国家头疼的一大难题,而每年出台的淘汰落后产能名单也成了相关部门的必修课。国家虽然对淘汰企业有一定的资金补贴,但是实际淘汰的效果却远不尽如人意。

  一位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造纸行业之前是强制淘汰,当时提出3年淘汰落后产能420万吨,结果执行起来非常困难。“我们都不知道纸厂在哪里。”各地区用这样的回答拒绝向有关部门上报落后产能。

  直到2010年,国家对淘汰落后产能有了正式补贴,造纸企业才开始一窝蜂地往上报,多小的纸厂都来主动投怀送抱。问题接踵而至,企业报上来后,企业是否拿到钱就关停落后产能?记者从多位知情人士处了解到,大部分企业还是讲诚信原则,主动关停了落后产能,但总有拒绝离场的搅局者为了一己私利,使出各种手段骗取补贴。

  为了拿到补贴,一些小纸厂甚至无所不用其极。比如,建新生产线,拿到补贴后再拆了;相同的设备,连续多年上报;多个纸厂均用一个纸厂的设备照片上报。

  缺少监察执法权,也让有关部门在这件事上十分困惑。尽管有些企业被当地居民举报,但不联合环保、工商、税务等部门一起前往调查,被拒之门外是常见的结果。

  今年3月份,有关部门接到群众举报信,说广东省某村庄纸厂存在上报后未按期拆除设备的现象,但当有关部门拿着批示赶到被举报纸厂时,他们早已收到消息抢先把设备拆除了。这种捉迷藏式的执法现象,仅仅是目前小造纸厂垂死挣扎的一个缩影,也是淘汰落后产能遇到的最棘手难题。

  “从表面上看,淘汰落后产能的任务每年都能完成,但实际效果并不像统计上来的数据这么简单,里面有很多问题。”该人士打了个比喻,就好比一袋米里有一半已经发霉,上边给你钱,让你挑出来发霉的米,实际发霉米早该挑没了,可还在挑。

  从地方每年上报落后产能数量来看,国家已经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补贴,应该不存在落后产能了。但事实上,报上去的产能里,依然还有很多是没有淘汰的。

  此番关停风暴掠过,造纸企业的生与死牵动着整个行业发展的敏感神经。但是,如果不能根治造纸业产能顽疾,再强的风暴都很难成为一剂助推行业有序发展的苦口良药。



本网站内容归 中国塑膜网版权所有2006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摘编及建立镜像,违者必究法律责任。

本站最佳浏览分辨率1024x768 京ICP备18020878号-2

总编:胡晓娜  咨询热线:010-57107797  手机:13718158256  邮箱:pfchina@126. com